
“中国博士送外卖,外国硕士拿百万启动金。”
K字签证10月上线,首月就发出去2000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三个赛道最吃香。
5年多次往返、配偶能上班、娃有学费补贴,上海深圳直接甩100万科研启动金,等于把实验室搬到家门口。
这哪是签证,分明是一张中国递给全球科技精英的“黄金门票”。K字签证瞄准STEM领域的青年才俊,不要求国内聘用或邀请,仅凭年龄与学术背景就能申请。它撕掉了繁琐的审批程序,把“来华搞科研”变成了刷护照就能启程的旅程。
美国正把人才往外推。特朗普政府把H-1B签证费用飙到10万美元,印度媒体痛批这是“自杀式政策”。就在他们关门时,中国敞开了窗——你带脑子,我给舞台。
深圳的研发项目资助上限突破1亿元,上海给博士的科研启动金百万起跳。这些真金白银背后,是中国在AI、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对顶尖人才的饥饿感。大模型算法工程师年薪冲上200万,芯片设计专家更是一将难求。
展开剩余35%
但我们的本土博士呢?有人困在“论文流水线”,有人被迫用电动车驮着生存焦虑。2025年春招数据显示,硕士起薪涨幅五年仅12.5%,远低于本科生的40%。学历在膨胀,价值却在缩水。
不是所有博士都该被捧上神坛,可当一个社会用百万启动金吸引海外人才,却让本土精英为生计奔波,这种割裂值得深思。K字签证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对“远方和尚”的热情,也映出对“自家孩子”的冷落。
人才战争从来残酷。全球STEM精英正被中国政策红利吸引,而我们的内卷战场却挤满了错配的才华。当别人用签证收割大脑,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怎样让每一滴智慧都不被辜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发布于:广东省
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宝盈优配,炒股配资平台大全首选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