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盟友的军援承诺书堆积如山,乌克兰战场上的炮弹却依然短缺;泽连斯基一面感谢援助,一面直言别帮倒忙。
2025年9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巴黎接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后宣布,26国承诺在俄乌达成停火或和平协议后向乌克兰部署部队。 马克龙强调这些部队“不会部署在前线”,目的是确保“乌克兰军队的规模和能力不受限制”。
泽连斯基虽然对26国提供安全保障表示欢迎,同时直言“没有看到俄罗斯方面结束冲突的意愿”,委婉表达了对西方承诺实际效用的怀疑。
这种谨慎态度源于乌克兰的经验:2024年3月,乌克兰曾直接拒绝法国出兵提议,基辅方面表示当前战场局势已经“好很多了”,“你们的孩子”不会在乌克兰战场上阵亡。
法国主导的“志愿联盟”表面上展现了西方支持乌克兰的团结姿态。 这支多国部队据称将负责后勤、训练和维修等工作,旨在为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 马克龙明确表示这些部队只会在“停火或和平协议框架下”部署,且“不会部署在前线”,设定了严格的前提条件。
德国政府发言人表示,德国将在“适当时间”决定是否派兵,并强调将参照美国参与情况而作决定。 波兰总理图斯克表态:即使俄乌冲突结束,波兰也不会向乌克兰派遣士兵。
2025年8月下旬,欧洲各国爆发了公开内讧。 法国总统马克龙高调呼吁欧洲国家出兵乌克兰,意大利副总理萨尔维尼回应:“让马克龙自己戴头盔、穿防弹衣上前线,意大利绝不陪着送命。 ”法国外交部随后召见意大利大使抗议,欧盟内部为这场“口水战”吵得不可开交。
俄外交部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外国军队以任何形式在乌克兰部署”。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批评称,基辅寻求的安全保障是“对欧洲大陆的危险保障”,并称这些保障是“恐怖主义的跳板,是针对我国挑衅的跳板”。
普京的态度更为强硬,他表示:“如果有国家向乌克兰派遣军队,俄方将会视其为打击目标”。这种明确警告增加了西方派兵的风险成本。
2025年9月7日凌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一口气发射13枚导弹和800多架无人机,首次击中乌克兰政府大楼,造成2死18伤。这次袭击创下两个纪录:冲突以来规模最大的无人机突袭,首次炸中乌政府核心建筑。
军事分析指出,俄军可能借此展示精准打击能力,警示乌高层目标。 “伊斯坎德尔-K”巡航导弹自服役以来,因其高精度和突防能力,在俄乌冲突中多次成为俄罗斯对乌军事行动的关键武器。 此次采用“无弹头撞击”的特殊攻击模式,与以往俄军作战风格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对乌克兰的军援经常出现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 2025年3月,马克龙宣布向乌克兰追加20亿欧元军事援助,包括“幻影-2000”战斗机、反坦克导弹和数千架无人机。 但这些援助并未根本改变战场态势。
2025年7月,美国恢复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实际交付内容令人失望,仅有10枚爱国者防空导弹。 乌克兰军方内部评估,这批武器远远无法满足当前前线需求。 外界普遍评价美方援助“杯水车薪”。
2024年数据显示,法国对乌军援总额仅为38亿欧元,远低于德国的400亿和美国的2700亿。 英国《卫报》曾犀利批评:“马克龙一边高喊‘绝不让乌克兰投降’,一边连退役的装甲车都要算钱”。
乌克兰真正需要的是能够改变战局的实际行动,非遥不可及的承诺。 乌克兰希望盟友能够及时“出实招”,不是一味推诿。 后勤支援与装备维护可能是西方部队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 西方可以向乌克兰提供卫星情报和无人机指挥系统等“幕后支持”。
欧洲部队可以协助训练乌克兰军队,改善乌克兰军队与欧洲同行之间的知识交流。 目前,乌克兰士兵和指挥官接受的大部分专业培训都在国外进行,这种方式成本高昂且效率低下。
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宝盈优配,炒股配资平台大全首选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