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户用储能市场快速发展的当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而产品认证是筛选安全、可靠产品的“硬性门槛”。这些认证不仅是国家或地区市场准入的基本要求,更直接关系到家庭用电安全、设备使用寿命及合规性。无论是国内主流的 GB/T 标准,还是国际通用的 UL、CE 认证,其核心价值均围绕 “安全”“兼容”“耐用” 三大维度展开。下面将详细拆解选择户用储能时需重点关注的认证类别及其核心意义。
一、国内市场核心认证:保障本土使用安全与合规
针对中国市场销售的户用储能产品,必须通过国家强制或推荐性认证,其中GB/T 36547 系列标准是最核心的技术依据,此外还需关注 CQC 自愿性认证等,共同构成国内市场的 “安全防线”。
1. GB/T 36547《户用和类似用途的储能系统》:国内 “入门级” 强制标准
GB/T 36547 并非单一标准,而是涵盖安全、性能、接口三大维度的系列标准(包括 GB/T 36547.1《安全要求》、GB/T 36547.2《性能要求》、GB/T 36547.3《接口要求》),是国家推荐性标准中针对户用储能的 “专属规范”,也是产品在国内上市的核心技术依据。
其核心意义体现在三个层面:
• 安全兜底:重点防范火灾、触电等风险。例如,标准明确要求储能系统的电池模块需具备“过充保护”“过温保护”“短路保护” 功能,外壳需通过阻燃测试(如 UL94 V-0 级阻燃),避免因电池热失控或电路故障引发家庭安全事故;
• 性能达标:确保产品“好用”。标准规定了储能系统的充放电效率(通常要求≥85%)、循环寿命(主流要求≥1000 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80%)、低温充放电性能(-10℃环境下放电容量≥70%)等关键指标,避免 “虚标容量”“冬天用不了” 等问题;
• 接口兼容:适配家庭用电场景。标准统一了储能系统与光伏逆变器、家庭配电箱的接口规格,确保不同品牌的光伏板、储能电池、逆变器可稳定联动,避免因接口不兼容导致的“系统瘫痪” 或 “电力浪费”。
2. CQC 自愿性认证(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品质升级的 “加分项”
虽然 GB/T 36547 是推荐性标准,但CQC 认证是在 GB/T 标准基础上的 “进阶认证”,属于自愿性认证范畴,但其认可度在市场中极高,尤其是对注重品质的用户而言,是重要参考。
CQC 认证的核心意义在于:
• 增加“双重质检”:通过 CQC 认证的产品,需先满足 GB/T 标准,再通过 CQC 的额外测试(如长期稳定性测试、极端环境适应性测试),例如模拟 “连续 30 天满负荷充放电”“高温 45℃/ 低温 - 20℃循环测试”,确保产品在复杂场景下的可靠性;
• 符合电网要求:部分地区的电网公司(如广东、江苏)要求户用储能系统需通过 CQC 认证,才能接入电网(即 “并网储能”),避免因产品不稳定对电网造成冲击,同时确保用户可享受 “峰谷电价套利”(低谷充电、高峰放电)的政策红利。
二、国际主流认证:适配出口与多场景使用
若用户有“海外使用”(如移民、海外置业)或 “跨境电商购买” 需求,需重点关注国际市场的主流认证,不同地区的认证标准差异较大,核心围绕 “当地安全法规”“电网兼容性” 展开。
1. UL 认证(美国保险商试验所):北美市场的 “准入通行证”
UL 认证是美国及北美地区最权威的安全认证,针对户用储能产品,核心关注UL 9540(储能系统安全标准)和UL 1973(动力电池安全标准),两者需同时满足,才能进入北美市场。
UL 认证的核心意义:
• 符合北美安全法规:北美地区对电气产品的安全要求极为严格,UL 9540 标准重点防范 “电池热失控” 和 “电气火灾”,例如要求储能系统需配备 “热失控预警系统”(当电池温度超过 60℃时自动断电)、“防火外壳”(可承受 1 小时火焰燃烧不破裂),避免因产品故障引发家庭火灾(北美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火灾风险更高);
• 适配北美电网:UL 标准同时要求储能系统符合北美电网的电压频率(120V/60Hz),并具备 “孤岛保护功能”(当电网断电时,储能系统自动与电网断开,避免向电网倒送电,保护维修人员安全),这是北美电网接入的强制要求。
2. CE 认证(欧洲共同体):欧盟市场的 “通用护照”
CE 认证是欧盟范围内的强制性认证,任何进入欧盟市场的户用储能产品必须粘贴 “CE 标志”,核心依据标准包括EN 62133(电池安全标准)、EN 61000(电磁兼容标准)和IEC 62930(储能系统性能标准)。
CE 认证的核心意义:
• 满足欧盟安全与环保要求:EN 62133 标准严格限制电池中的重金属含量(如铅、汞≤100ppm),符合欧盟 “RoHS 环保指令”,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同时要求储能系统具备 “防电击保护”(外壳绝缘电阻≥100MΩ),适配欧盟的 230V/50Hz 电网电压;
• 确保电磁兼容(EMC):EN 61000 标准重点解决 “电磁干扰” 问题,避免储能系统运行时产生的电磁信号干扰家庭中的电视、冰箱、Wi-Fi 等设备,同时防止外界电磁信号(如雷电、高压线)影响储能系统的稳定性,这对居住密度较高的欧洲城市尤为重要。
3. IEC 标准(国际电工委员会):全球通用的 “技术基准”
IEC 标准并非某一地区的认证,而是国际通用的电气技术标准,常见于IEC 62930(户用储能系统性能)和IEC 62133(电池安全),虽然不直接作为“市场准入证”,但却是 UL、CE 等地区性认证的 “技术基础”。
其核心意义在于:
• 全球品质统一:通过 IEC 标准测试的产品,意味着在安全、性能上达到 “国际通用水平”,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使用,都具备较高的可靠性;
• 降低跨境使用风险:例如用户在国内购买通过 IEC 认证的储能产品,日后带至欧洲、东南亚等地区使用时,无需担心 “电压不兼容”“安全标准不符” 等问题,减少适配成本。
三、选择认证的核心原则:按需匹配,拒绝“伪认证”
在实际选择中,用户无需追求“所有认证齐全”,而是需根据使用场景和市场区域精准匹配,同时警惕“伪认证”(如无资质机构颁发的 “山寨认证”),核心遵循以下原则:
1. 国内使用:优先 GB/T 36547+CQC 认证
若产品仅在国内使用(尤其是并网储能),需确认产品说明书或铭牌上明确标注“符合 GB/T 36547-2018 系列标准”,并优先选择带有 “CQC 认证标志” 的产品,避免购买 “仅符合企业标准” 的三无产品,降低安全风险。
2. 海外使用:按地区匹配专属认证
◦ 北美地区:必须具备 UL 9540+UL 1973 认证;
◦ 欧盟及欧洲经济区:必须具备 CE 认证(需确认符合 EN 62133、EN 61000 标准);
◦ 澳大利亚 / 新西兰:需关注 SAA 认证(基于 IEC 标准,适配 240V/50Hz 电网)。
1. 验证认证真实性:官网可查是关键
所有正规认证均可通过官方网站查询:例如 CQC 认证可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官网” 输入产品型号或证书编号查询;UL 认证可在 “UL 官网” 查询认证信息;CE 认证可通过欧盟 “CE 认证数据库” 验证。若无法查询到信息,大概率为 “伪认证”,需坚决规避。
认证是“安全锁”,更是 “品质承诺”
户用储能产品作为长期使用的电气设备,其安全性(避免火灾、触电)、可靠性(长期稳定运行)、合规性(适配电网与政策)直接关系到家庭利益。GB/T 36547、CQC、UL、CE 等认证的核心意义,本质是 “用第三方权威测试,替用户筛选合格产品”—— 通过认证的产品,不仅满足基本的安全与性能要求,更意味着企业具备完善的生产质控体系,能为后续的售后(如电池保修、系统维护)提供保障。因此,在选择时,切勿因 “低价” 忽视认证,优先选择 “认证齐全、官网可查” 的产品,才是对家庭安全与长期使用负责的选择。
股票配资安全的平台,宝盈优配,炒股配资平台大全首选加杠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